看哭好几次,主旋律电影这么拍,观众怎么舍得骂娘呢

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:815时间:2024-03-19 01:02:08

惨。

我指的是暑期档。

随着新一波疫情的反弹,超70多家影院停摆。

直接导致《长津湖》撤档,令到本就惨淡的暑期档大盘雪上加霜。

然而,却有一部主旋律电影逆势而行。

凭什么这么自信?

口碑领跑暑期档。

一个已经离开我们57年的人,凭什么我们还要怀念他?

看完这部电影,你的心中自有答案——

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

焦裕禄。

一个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。

干部楷模、革命烈士。

后人将他的精神提炼为“焦裕禄精神”。

在他离开我们的57年里,关于他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搬上舞台。

最广为人知的版本,是李雪健老师主演,1990年上映的电影《焦裕禄》。

主要讲述焦裕禄被派往灾荒严重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,带领当地群众治理“三害”的事迹。

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并不打算复刻一遍经典。

这一次的故事,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。

新版在主线剧情上更加丰富。

电影选取了焦裕禄短暂一生中的三起重大事件:

洛矿上建初功、兰考战三害、博山生死别。

为了还原“洛矿”故事,摄制组特地回到洛阳矿业集团取景。

为了还原几十年前的真实场景,中信重工车间把塑胶通道铲除,露出了旧时的水泥地面。

彼时,焦裕禄正带队研发中国首台2.5米双筒提升机。

苏联方提供技术支持。

然而,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,撤离中国,还要带上所有的设计图纸。

人争一口气,中国人难道就比其他国家的人差?

焦裕禄(郭晓东 饰)铆足劲,誓要跟2.5米双筒提升机死磕到底。

死磕归死磕,焦裕禄并不是只有匹夫之勇。

技术攻克,需要人才。

术业有专攻,作为领导,更应该懂得知人善用。

很快,焦裕禄就找到了这方面的人才。

陈继光,4年本科,2年研究生,精通精密机械等相关知识。

却因为出身问题,被厂子流放,负责喂猪。

焦裕禄知道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为了请他出山,不断地把饺子、白面、猪肉等当时最好吃的伙食,给到陈继光。

还当着保卫科的面,力保陈继光,坚决要他参与提升机的研发。

“他读了这么多年书,你们就忍心让他喂猪?”

焦裕禄的一番话,振聋发聩。

同样的问题,在日后焦裕禄调往兰考任县委书记时也发生过。

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,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、风沙、盐碱三害。

当务之急,先治沙。

面对三害,当地干部只等着国家的救济,其他时间就是躺平认命。

只有焦裕禄干实事。

深入群众,用一片诚意打动肖大爷请教治沙方法。

本片的旁白,是焦裕禄女儿焦守云。

正如她所说的:

接下来发生的一切,是父亲短短42年人生,最辛苦、最辉煌,也是最后的两年时光。

这一段故事,如果你看过李雪健老师的版本,会觉得很熟悉。

但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在细节上,下足了功夫。

焦裕禄虽然是兰考县委书记,但家中依然贫困。

他规定,自己的口粮每天只有二两。

二两是多少?

是巴掌大的月饼模子抠下来的面团重量。

长期营养不良加上高负荷的工作,最终成为压垮焦裕禄的主要原因。

焦裕禄是因肝癌病逝的。

病发的时候,焦裕禄只能用藤椅顶着茶叶罐,抵住肝的部位,强忍痛楚。

电影里有一个细节,藤椅上被焦裕禄磨出了破洞。

侧面反映焦裕禄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。

最后病重住院,因为药品稀缺,焦裕禄坚决不打止痛针。

他要把珍贵的药品留给比他更需要的百姓。

实在忍不了疼痛就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。

还有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小细节。

焦裕禄刚到兰考,走访村子的时候救下了一名小婴儿。

结尾他们一家三口也出现在了医院门前。

等得知焦书记去世的消息,他们两高举手中的儿子大声哭泣。

现实中这对父母给孩子取名叫张继焦,希望他可以传承焦书记的精神。

张继焦现任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副主任,一生守护着焦书记奋斗过的土地。

90年李雪健版的《焦裕禄》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。

李雪健老师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者。

如果再往同样的方向塑造,郭晓东是无论如何都超越不了李雪健老师的。

对于焦裕禄这种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时代英雄。

一味歌颂只会让他跟后世的人,那些没能跟他身处一个时代的人产生距离。

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的做法是把普通人的身份还给焦裕禄。

焦裕禄不仅是一名党员,一名干部,他更是一名丈夫、一名父亲、一名儿子。

90年版你几乎看不到工作以外的焦裕禄是什么样子。

新版弥补了这个遗憾。

郭晓东为了出演焦裕禄,减肥30斤。走访了焦书记所有生活过的地方,听了三十多节党课,捡起了他小时候干的农活儿。

目的是为了诠释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态度有温度的焦裕禄。

工作上,焦裕禄雷厉风行,说干就干。

生活上,他跟妻子的相处风趣幽默,懂得体谅妻子的不易。

两人吵架,他没有一味坚持自己,而是先服软,等妻子气消了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。

焦裕禄的女儿也曾说过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浪漫的人。

对于子女的教育,焦裕禄也并没缺席。

女儿毕业之后分配去卖咸菜,觉得很丢人。

焦裕禄并没有责骂女儿娇气,而是陪她一起去卖咸菜,还大声吆喝。

他用行动来证明给女儿看,职业不分贵贱。

我在看的过程中,一直在思考,是什么支撑着焦裕禄,让他像油灯一样,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。

在老版中,只有一句句高大上的口号,主角像一颗永不出错的齿轮,不停运转。

在新版中,我们知道了答案。

患病之后的焦裕禄,或许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带着妻儿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。

时隔多年,母子二人的枕边对话,让人泪目。

做一个好人,一直是母亲对焦裕禄的教诲。

天上一颗星,地上一个人。你要是个好人,那颗星就是亮的;你要是个坏人,那颗星就是暗的;你要是一个坏透了的人,天上那颗星就不亮了,就没有了。

焦裕禄一直把母亲的话铭记于心:

“好人”只有两个字,却默默跟了焦裕禄一辈子。

电影不说教,不煽情,没有歌功颂德,像是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一样娓娓道来。

没有把大道理包装成台词,直塞给观众。

主旋律电影摆脱刻板说教,是一个好的开始。

这种质朴的善良,是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来源。

在金钱至上,强权有理的当下,这种品质难能可贵,甚至还会被人质疑是“人设”。

但是别忘了,我们国家之所以到今天依然蓬勃发展。

靠的就是一代代“焦裕禄”前仆后继、默默耕耘、呕心沥血。

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,那是我们民族的精华。

这也是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位英雄的身影。

让人心疼的是,这么好的电影,排片并不多,又恰逢疫情反复,更是雪上加霜。

历史上,他欠家人一张全家福,现实中,我们欠他一张电影票。

如果条件允许,不妨到电影院,感受那份信念。

这部电影可能不会在暑期档掀起什么风浪,但观感一定不会差,因为它比别的片子都要走心。

优秀电影推荐

更多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jmlliu@outlook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5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